第十五屆亞洲金融論壇1月10日至11日線上舉行,與會人士圍繞“引領未來新常態,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主題,深入分析市場變化,探討如何通過創效投資和商業策略實現可持續未來和包容性發展。應香港貿發局邀請,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組織40名青年企業家參加。
為期兩日的論壇由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紀念的重點活動,涵蓋60場演講及討論環節、展覽及AFF Deal Flow環球投資對接會等。鑒于疫情發展,以及為公眾安全考慮,本屆論壇改為全程在網上平臺舉行,以配合政府當前的防疫措施,讓各地人士繼續了解市場機遇,開拓廣闊的商貿聯系,探討環球財金議題。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致辭中說,香港金融體系特點是健全的監管和風險管理制度,這一體系享有“一國兩制”以及與之相關的制度優勢,如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市場、充裕的流動性,以及人員、信息和資本的自由流動,國際投資者和觀察家對香港未來都持樂觀態度。
香港貿發局主席林建岳致歡迎辭時表示,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首項舉行的重點活動,今年對AFF來說別具意義。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大家更需要積極向前,為復蘇做好準備,這正是今年論壇主題的大方向。論壇匯聚了全球的政商領袖,將從亞洲角度出發,討論可持續發展及其他重要的環球議題。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在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在對外開放的格局中,粵港澳大灣區將充分發揮銜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聚合兩種資源的獨特優勢。香港是連接內地與世界各地貿易和投資往來的門戶,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認為,內地和香港在理財、再保險、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合作上大有可為。他表示,內地居民對分散投資組合需求正在飆升,香港正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實現在全球范圍內配置投資組合。與此同時,內地對再保險的需求也正在增長,香港作為亞太地區再保險行業的傳統中心,可以提供安全評級機構、精算師和投資經理等專業機構和人才。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指出,統計數據顯示,至2021年底,赴港上市的內地企業達1222家,占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47%。香港金融中心發展為內地企業全球配置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也為全球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紅利創造了良好機遇。他表示,證監會將堅定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推動形成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優勢互補的良好局面。
現場花絮
在專題演講中,聯合國氣候行動及融資特使馬克·卡尼(Mark Carney)指出,總體來看,氣候變化會增加未來疫癥大流行的風險。但令人失望的是,即使大家早就了解這方面的風險,卻未能未雨綢繆。例如在醫療保健能力、檢測等各方面,投資規模還未能追上要求。必須認真對待氣候變化會加劇流行病風險的情況。歐洲中央銀行前行長尚·克勞德·特里謝(Jean-Claude Trichet)認為,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勢下,金融業、監管機構及政策制定者須努力協調一致。
據介紹,本屆論壇共邀請170余位來自16個國家及地區的政商領袖、投資專家、商界翹楚、科技巨頭和經濟學家參會。論壇同時設有線上展覽,逾130家本地和海外的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初創公司及投資促進機構,分別于各類專區展示領先的金融科技及投資機會,協助企業家及投資者尋找商機。